iT邦幫忙

2018 iT 邦幫忙鐵人賽
DAY 26
0

本系列文章,內容以探討 Kyle Simpson. Functional-Light JavaScript 一書內容為主

  • 目標:是讀懂 FP,能用 code 與人交流,而不是被壓在 FP 的術語大山下喘不過氣。
  • 提醒:本文中各種的 FP 小工具,僅為邏輯演示,實際上並不適合在 production 中使用,建議使用 FP library。
  • 原文地址:Functional-Light JavaScript

今天研究的主題是 Recursion 遞迴,我得自首:我承認遞迴是很強大的技巧,但我不太喜歡用 - 強大但令人困惑,我把它跟正則表達一起擺在技術債的最底部,總是一直沒去碰。

但該來的還是會來,沒想到研究個 FP ,竟然又讓我碰到遞迴,上次看到是在學校學演算法的時候...,今天就來還技術債吧。

定義

「為了理解遞迴,則必須首先理解遞迴。」[^1]

回憶一下課堂上關於遞迴的定義:指 function 執行過程反覆呼叫自身,持續到基本條件滿足時。三個重點:

  • 基本條件,滿足基本條件,遞迴停止,也可說是終止條件。
  • 若未滿足,呼叫自己。
  • 每一次都逐漸往基本條件的方向收斂。

一個遞迴演算法,必須要有一個基本條件,否則会一直遞迴下去,直到 stack overflow。

Photo by Mike Wilson on Unsplash

Droste Effect 遞迴的視覺呈現

你說課本的定義太難懂了!學校離我太遠了,那我們就看個例子[^2]

function foo(x) {
    // 基本條件
    if ( x < 5 ) return x
    return foo(x / 2)
}

呼叫 foo (16),

Photo by getify on GitHub

  • step2 ~ step3:未滿足條件,把 x / 2 結果作為參數,呼叫自己
  • step4:滿足基本條件 x < 5return 4(圖中黑色虛線),不再遞迴。

這邊使用 call stack 解釋,step4 條件滿足時發生的事,如下圖,當基本條件滿足後,step 4 的 return 會觸發 stack 上所有的 function call(並且都執行 return),直到 return 最終結果:

Photo by getify on GitHub

更多遞迴範例,網路上資源很多

關於交互遞迴

定義:由一函數 A 呼叫另一函數 B,再由另一函數 B 呼叫原函數 A

Recursive 遞迴 v.s. Interative 迭代

OK,我們已經透過定義和簡單的範例複習完遞迴了,其實用遞迴解的問題,同時可以迭代方式解題,在 Stack Overflow 有相當多的討論,例:連結1連結2連結3,兩者理論上可以互相轉換。

關於遞迴與迭代解決問題的方式:

  • 遞迴:一種透過重複將問題分解為同類的子問題而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呼叫函數本身來進行。

  • 迭代:其目的通常是為了接近所需求的目標或結果。每一次對過程的重複被稱為一次"迭代",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結果通常會被用來作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

// 遞迴解法
function fib(n) {
    if (n <= 1) return n;
    return fib( n - 2 ) + fib( n - 1 );
}

// 迭代解法
function fib (n) {
    var r = 0
    var q = 1
    var p;
    
    if (n <= 1) {
        return n
    } else {
        for (let i = 2; i <= n; i++) {
            p = r + q
            r = q
            q = p
        }
        return p
    }
}

Fibonacci 兩種解法

遞迴使用 call stack 代替 for loop,用 return 形式追蹤每次呼叫的狀態,而非在每次迭代中重新分配 p(將結果存在 p),而 for loop 使用可變的狀態作為計數器(不符合 Immutability 的精神),基本上,FP 開發者都會避免這種重賦值的行為。

好吧,再從別的角度看這兩段程式,最起碼,遞迴的程式碼較精簡,減少鍵盤的損耗

再從 Declarative (宣告式) v.s Imperative (命令式) 的角度看,遞迴是一種 Declarative 的寫法,loop 屬於 Imperative,遞迴告訴程式做什麼,而不是告訴程式怎麼做。

遞迴 - 以 binary tree 為例

昨天研究遞迴的時候,翻了以前的資料結構講義,在二元樹,有一道經典範例:計算深度 (depth),最大深度是指是從 root 出發(向左或右)找出最長路徑。

如圖,最大深度為 3

iterative 迭代算法

走訪全部路徑計算深度,然後再從中找最大的,也就是要窮舉,網路上有解法,有興趣可以參考:挑戰演算法 - 二元樹的最大深度

recursive 遞迴算法

如果 root 指向 null,那深度 = 0,
如果 root 不為 null,那深度就比較當前左子樹與右子樹的深度,取最大值,那麼當前的深度就是最大子樹深度 + 1。
基本條件(終止條件),當節點指向 null 時,返回 0。

function maxDepth(node){
    if (node == null) {
        return 0;
    }
    // 遞迴計算左子樹的深度
    var depthLeft = maxDepth(node.left);
    // 遞迴計算右子樹的深度
    var depthRight = maxDepth(node.right);

    return 1 + Math.max(depthLeft, depthRight)
}

遞回求二元樹深度

結論

今天透過範例,和大家一起重新學習遞迴。使用遞迴代表的是程式設計模式的轉變(也就是 Imperative 轉成 Declarative),身為人類,我們應該站在更高的抽象層鳥瞰問題,告訴電腦做什麼(What)而不是怎麼做(How),感覺說過好多次了,不過這就是 FP 的精神!

參考資料

^1:Wiki:遞迴正式定義
^2:Chapter 8: Recursion #Definition


上一篇
Good Morning, Functional JS (Day 24, 使用 Immutable.js)
下一篇
Good Morning, Functional JS (Day 26, Tail Calls 尾調用)
系列文
Good Morning, JS functional Programing.31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